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纪实
党纪学习教育·学条例 守党纪 | 加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
踔厉奋发新征程 | “人工智能+”加出发展新动能

民间反腐网站“温州模式”能否复制?

发布时间:2011-01-12  来源:新华网-半月谈网  字体大小[ ]

  一个由3个网友为“吐吐槽”而创建的地方论坛——www.703804.net,成为全国关注的“最猛料网站”,其爆料甚至数次引发温州官场动荡。而温州市相关对该网站采取“大禹治水式”管理初见成效,目前该网站已在温州生存6年多引发网友关注。在新浪网近3000条网友新闻跟帖中,希望各地能有类似网站成诸多网友共同期待。

    新闻背景:

  703804,这串简单的数字,在温州话里是“东拉西扯、说七道八”的意思,它是温州一家民间网站(www.703804.net)的名字。

  这个原本只是3个网友为“吐吐槽”而创建的地方论坛,已经成为全国关注的“最猛料网站”:温州前副市长杨秀珠出逃、鹿城原区委书记杨湘洪滞法不归、温州官员低价购房、一些高官成为高尔夫协会会员等,这些轰动全国的新闻事件均发酵于此,它的爆料甚至数次引发温州官场动荡。

  在“柒零叁”网的“散讲温州”论坛上,每天有数千条有关时政、民生的爆料帖和回复,小到某村事务,大到市政建设意见,日均IP访问量达15万人次,页面访问量高峰时超过百万次,以至于温州政府各部门都在上面安排人“蹲点”,看自己部门是否“被上网”了。

  在网友眼中,“柒零叁”是当地反腐桥头堡,是“温州版维基解密”;而在不少地方官员看来,“柒零叁”几成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瞭望东方周刊》)

  网言网语:

  新浪网友:希望全国各地都出现这样的网站,广开言路,采集民意,揭露黑暗。

  新浪网友:温州民间网站爆出腐败,是一个好现象,说明政府更加民主,执政成熟,民众也更加成熟,积极参与政治事务,监督政府,形成一个双向互动,能使社会发展的更加和谐。

  腾讯网友:真希望网站做到为民请愿,更希望建站者像维基揭密一样。遗憾的是,现在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

  腾讯网友:若真正有决心反腐,反腐机关就不应忽视任何相关的线索,即使是假的,也要宁可视为可能是真的,并进行必要的分析调查。

  新华网友:从上世纪90年代初民营经济发展的温州模式,到如今的网络舆情民间监督温州模式,都是创新。

  新浪网友:很奇怪,怎么不被跨省追捕呢?网站还能正常运转?开通此网站的人,可不是一般人哦!

  搜狐网友:想靠一个网站就改变制度生态,这是幻想,太天真了。

  腾讯网友:网站建设者叶哲是英雄,但他的生命很危险。

  新华网友:不要长那些贪腐者的威风,灭了自己的正义感。只要叶哲有危险,全社会都会关注的!没有哪个家伙敢自投罗网,除非他是亡命之徒。

  媒体论道:

赞叹:各地要像温州那样善待民间网站

  用“九死一生”来形容“柒零叁”的命运绝非夸张。据创办人叶哲介绍,“柒零叁”刚成立时,因一些质疑官员财产、抱怨市政建设的激进帖子得罪了不少官员,相关部门常以“涉嫌金融诈骗”或“非法运营”的名义将网站关闭。他们不得不与网管打起游击战,不断转移服务器,从杭州转移到合肥,从上海搬迁到长沙,甚至搬到了国外。“柒零叁”的遭遇堪称民间网站的一个缩影。

  据我所知,有不计其数的民间网站因终究难以摆脱服务器被查封的命运被迫关闭,更有诸多民间网站还在为摆脱被查封的命运正在苦苦挣扎。民间网站生存之艰难,我有切身体会。我有位好友凭一己之力创办了一家民间网站,开张之初,因为自由度较高,对网友的吸引力很大。我也经常去论坛发一些时政评论。后来因为有些帖子犯忌,服务器被查封。友人不甘心,靠不断转移服务器艰难地维持网站的生存。友人经常将自己与网管的争斗比喻为“猫捉老鼠”的游戏,现在我虽然很少再去那儿发帖了(因为老是更换网址,不易找到),只知道网站还“活着”。由此我认定一点,即任凭网管怎么查封,民间网站包括论坛终究是封不胜封的,它们的生命力犹如离离原上草,烧了还会抽出来。

  “柒零叁”之所以能办到今天,而且越办越风光,这不是说几位创办人特别牛(其实他们也因不断遭查封几度想放弃),而是“柒零叁”投胎到了一个肚量特别大的娘肚子里——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温州。就像温州人在上世纪90年代开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模式那样,而今,温州人又开创了怎样看待网络舆情民间监督的温州模式。

  咱不去翻陈年旧账,——6年前,民间网站还是新鲜事物,政府视之为洪水猛兽,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我能理解温州政府当初查封“柒零叁”的做法,但温州毕竟是温州,当为官者一旦认识到民间网站在反腐、反映民生以及推进民主建设中具有无可比拟的力量,且认识到靠一味地查封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时,陡然转身,一改原先的“围追堵截”为“大禹治水”的疏导管理,结果惊喜地发现,原来“柒零叁”不仅不是政府的死对头,反而是政府致力于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得力帮手。

  且听听这些来自温州官方的觉醒了的声音: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连正德认为,这个网站使政府听到了平常很难听到、来自群众真实的声音,是个很好的渠道。温州市一些领导表示,这样的网站考验着地方官员能不能适应民主、开放、互动的网络生活,也教会许多官员如何在网络环境里对公共危机做出积极应对,如何推动政治民主、促进问题解决、提高执政能力。温州市网宣办主任张春校说,今后像“703”这样喜欢“问政”的民间网站会越来越多,因此加强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和自身建设、建立网络危机事发后第一主体问责制度十分迫切。他说,一旦发生网络事件,“第一责任主体”不肯讲、不会讲、讲不对,要进行问责。

  一语惊醒梦中人。上述温州官员对民间网站的认识代表着未来政府怎样看待民间网站的主流观点,而从温州市当初对“703”的查封到而今的包容、疏导和支持,这一系列的行为转化,可说是对各地政府上了一堂网络公关的启蒙课,各地政府应该像温州政府那样学会善待民间网站。(浙江在线)

直言:要反腐,“网站猛料”求之不得

  一个进步和自信的政府,不会惧怕来自任何渠道的监督。“柒零叁”不仅获得生存空间,而且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这说明当地政府具备一定开明意识,了解现代型政府的运作原则。

  “柒零叁”,这个温州民间网站一度成为全国关注的“最猛料网站”。在这个网站的“散讲温州”论坛上,每天有数千条有关时政、民生的爆料帖和回复,以至于温州政府各部门都在上面安排人“蹲点”,看自己部门是否“被上网”。

  在网友眼中,“柒零叁”是当地的反腐桥头堡;在当地百姓眼中,“柒零叁”就是“民间信访办”;而在不少当地官员看来,“柒零叁”几成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个民间网站,在反腐方面何以能表现得如此出色,并在很大程度上获得官方认可,其成功经验值得人们探询。

  早些年,当地政府部门并未把这种来自民间的舆论监督视为常态,而是看成眼中钉、肉中刺。这时候,政府和民间就形成了博弈之局,最终,政府越回避监督,民间的监督冲动反而越强,并可能因此助长监督的非理性情绪。好在,当地政府逐渐醒悟过来。双方从对抗改为对话,达成一定共识,进而开启官民良性沟通的大门。事实上,政府部门和民间监督力量并非天生“势不两立”,二者反倒都有共同的敌人,即各种违法乱纪和腐败行为。

  就在昨日,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治理,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信息化时代,网站爆料最能体现“群众身边”的特点。所以,政府要反腐,对民间网站提供“猛料”求之不得,这是各用所长、彼此两利的事情。

  一个进步和自信的政府,不会惧怕来自任何渠道的监督。什么样的部门才会害怕舆论监督?毫无疑问,只有那些拿纳税人的钱却不干事、干不好事的部门才会害怕老百姓的监督,也只有那些站不稳、坐不正的官员,才会害怕“柒零叁”这类民间网站。容忍一家民间网站的存在,从根本上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但这毕竟是界定政府与公众关系的一张试纸。“柒零叁”不仅获得生存空间,而且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说明当地政府具备一定开明意识,了解现代型政府的运作原则。

  此外还要看到,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和温州当地民间经济相对发达、民间力量相对成熟有关。市场经济越活跃,越有利于公民意识的生长发育。随着民间力量的不断壮大,其和政府部门的博弈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柒零叁”网站在保持自身个性前提下,与地方政府达成共识、形成“均势”,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正因如此,在探讨政府部门和民间舆论监督二者关系的问题上,民间“最猛料网站”也才具有一定的标本意义。

  当然,也有人怀疑,一旦“柒零叁”与政府联系密切,它会不会失去原有的草根立场。其网站管理者表示,“不被公关”是他们严守的底线。这种表态,也证明,一个民间网站得以发展并形成力量,依赖的不仅是政府部门和官员的开明,还有民间力量自身的成长,以及对现代法治理念的践行。(新京报/魏英杰)

担忧:“温州版维基解密”总有一天会失灵

  在严管之下,还有这样的论坛,想当然值得高兴:一方面老百姓有了说长道短的地方,一方面又让政府不敢怠慢,确实尤为难能可贵。但从目前环境来看,似乎太锋芒毕露了,且从未风平浪静过。据悉,该论坛曾经常被封杀,有一天就被封杀多达十几次,用粉丝们的话说,“多次死里逃生的‘柒零叁’有九条命。”

  “柒零叁”死而复活,是不幸中的万幸。但置于死地而后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一帆风顺,大展宏图。我所担心的是,“温州版维基解密”总有一天会失灵。

  从报道来看,“柒零叁”成了当地政府官员每天的“必修课”,这才是最危险的因素,也是最直接的威胁。不要看到和气一团就觉得很和谐,也不要沉浸在偶尔的宽容与大度中沾沾自喜、津津乐道,而要看到其中的“隐患”。说实话,只要得罪了公权力,一旦发飙起来,就可能被封杀,一去不复返也完全有可能。

  此外,目前公众表达渠道普遍不畅,也正因如此才催生了火爆,被封杀后近千网友执著地守着屏幕不断刷新的场面。这就有两种可能:一是网友一哄而上爆猛料,很容易惹怒公权力而遭封杀;二是表达渠道不畅又佐证可以随时封杀。关键是,凡事都有个新鲜过程,这个过程最容易引发关注,等过后不再新鲜,就会被冷落。而这是必然,只不过是个时间长短问题而已。再说,一旦表达渠道变得顺畅起来,不封杀也有失去市场的一天。

  所以,“温州版维基解密”也好,达摩克利斯之剑也罢,总有一天会失灵,没必要对此过高期待,还是不要太乐观为好。 (南方网/李万友)

期待:“温州版维基解密”全国复制

  尽管“一上班就看‘柒零叁’成了许多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每天的‘必修课’”,但是,我们看到的微妙图景是:在网友眼中,“柒零叁”是当地反腐桥头堡,是“温州版维基解密”;而在不少官员看来,“柒零叁”几成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更进一步的观察可以发现,“柒零叁”能够存在似乎与开明官员有关,而不是制度,如当地试图对其“打镇定剂”时,是浙江省委常委、秘书长的李强(曾任温州市委书记)的表态救了它:我也经常上BBS,上703804,去溜达溜达,网络背后是千千万万的网民,他们代表着民意。

  可以看出,“柒零叁”的存在和发展之路充满了坎坷,甚至还有随时被“夭折”的可能,由此,笔者的问题是“柒零叁”能够存在多久?如果说,“柒零叁”的存在代表了一种方向,代表了民意,那么,它能够被复制吗?

  毫无疑问,“温州版维基解密”的存在是当地官员容忍监督的表现,而这恰恰体现了理性的张扬。从法理上说,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公民只要不是有意诬陷,哪怕是检举失实,都不应该被追究诬告罪;从常识上说,网民不是侦查机关,不可能100%准确;从后果上说,如果不对舆论监督适度忍耐,公民的言论空间就将被压缩。因此,“温州版维基解密”不仅应长期存在,而且应被复制。

  但是,“温州版维基解密”被复制的可能性有大呢?现实中,不少官员不但缺少理性对待舆论监督的态度,而且“仇视”舆论监督,动辄以“诽谤”等罪名制止公众的监督,如公民“发帖获罪”、“发短信受处罚”等。种种现象揭示出某些政府和官员还不适应公众的批评,还不习惯于面对公众的监督,缺少一种面对舆论监督的雅量。

  如果缺乏足够的容忍度,公共权力在处置相关事件时就可能发生偏移,成为官员发泄私愤、打击报复的工具。动辄便把诽谤罪的帽子扣在公民头上,对社会来说绝非幸事。因此,当以“莫须有”的罪名管制公民时,就背离了善治之道,更是在侵蚀公民权利和冒犯公共利益,也抽空了“温州版维基解密”被复制的土壤。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指出,“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政府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必须明确,对于政府部门和掌握公权力的官员来说只有一种选择:接受公众监督,不论你是否愿意,都要容忍监督可能带来的轻微伤害,甚至这种监督可能是片面和不准确的。更何况在我国,舆论监督的指向与各级政府的工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舆论监督往往是行政内部监督的突破口。“温州版维基解密”之所以引起关注就是对这种常识张扬的结果,反过来,也说明了对常识的遵从仍是当下社会的重要课题。

  “温州版维基解密”能存在,可复制否?这并不是一个多余的问题。(燕赵都市报/朱四倍)

全球公众传媒摘编GAN  JADE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