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纪实
党纪学习教育·学条例 守党纪 | 加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
踔厉奋发新征程 | “人工智能+”加出发展新动能

"三门"干部触"三农" :是什么震撼了心灵

发布时间:2011-05-23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新华时政  字体大小[ ]
  

核心提示:由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组织开展的中央国家机关青年“百村调研”实践活动日前启动,此次“百村调研”实践活动,有来自64个中央国家机关部门的530多名青年干部参加。百村调研活动,正是为了让青年公务员接地气、明国情,真正能与基层百姓同呼吸、共命运。从国家机关到偏远农村,“震撼”成为“三门”干部此行最大的感受。


    湖南平江县芦洞村,“百村调研”团员与村干部和农户交流座谈。 冯立松摄(“最爱共青团”博客)

"三门"干部触"三农" 是什么震撼了心灵

   
530名青年"三门"干部下乡 叹"活在北京,有罪啊"

    爱笑的涂慧哭了。生长在北京的她终于懂得什么叫“五保户”。在张千梅老人家里,她几乎看不到值钱的东西。无儿无女的生活不止于孤寂,竟至于贫乏。看着灶台上不知放了多少天的饭,涂慧的眼泪夺眶而出:“活在北京,有罪啊!”

    这里是湖北省房县潮旺村,中央国家机关青年百村调研地之一。房县团是530名青年干部中的先头部队。27名成员分别来自国务院办公厅、水利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要害部门。他们中年岁大的不过40,小的只有25。职级都不算高,但都承担着机关繁重的日常公务,进京“跑部”的地方大员见了他们无不客客气气。此行让他们大受震撼,大得教益,大有收获。 >>>详细

    530余名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跨出"三门"触摸"三农"

  5月9日,蔡菲同其他40余位来自中央国家机关的年轻干部一道,走进湖南农村,住农家、访农户、干农活,陪孩子们上学、同村干部唠嗑……他们用这种无间隙的方式,感受中国农村最为真实的脉搏律动。 >>>详细

    千名中央机关青年下基层:“三门干部”接地气

    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工作在中央,但“根”在基层。就从当前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来说,困难和问题发生于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方法、经验产生于基层,中央惠民政策最终也要落实、体现在基层。

    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在2009年开展了“根在基层”调研实践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开展了102次实践调研,有1262名青年参与,足迹遍布全国各省(区、市)。>>>详细

  

各地“三门”干部下基层



国家发改委青年干部参加“根在基层”活动时,在农村祠堂与村民座谈。 资料照片

 

    北京:“三门干部”下街乡回炉挂职 每年选派500人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表示,自今年起,市区机关内基层工作经历不足两年的“三门干部”将被选派到农村、社区、乡镇、街道和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每年将选派500人。这是北京市首次选派缺乏基层经历的年轻公务员挂职。 >>>详细

   
江苏吴江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三门干部”基层补课 

 

    从家门到校门、从校门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由于缺乏在艰苦环境中的磨练,工作中容易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近年来,江苏吴江市委市政府坚持用“一线”作为年轻干部实践锻炼的主阵地,积极鼓励、引导和有计划安排年轻干部到一线磨练作风、历练能力,同时大力选拔来自一线、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 >>>详细

 

“三门干部”怎样“接地气”?


     如何打通“三门干部”基层之路?

    
打通基层之路,不仅要打通干部自下而上的通道,更要打通自上而下的通道。下基层应该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这与理论联系实践,理论实践相结合是一个道理。刚进机关的青年,对宏观的认识和了解并不深入,理论水平也不高,他们下基层的意义在于了解情况增加感性认识;干部经过基层锻炼回到机关,进一步加强宏观把握能力,这时候对于基层的问题、原因、解决办法有了深入了解,这时候再下去,才谈得上指导,出思路、出对策、出成果。
 

    干部走好基层之路需要进行哪些政策和机制保障?
 

对于一些有心理顾虑的干部,应该打消其顾虑,在政策方面应该明确,而不仅仅是一些“短期行为”,这种“不安感”和“随机性”是很多干部对于下基层有所顾虑的原因。
 

小普:必须有相应的跟踪调查和任务考核机制。加强有效领导和制度建设是下基层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大量的实例反映出来,大部分工作集中在“下”基层之前,“下”去之后,鲜有制度保障。建议建立定期反馈和考核机制,建立基层工作设施和生活条件保障机制,让更多有志有识的机关干部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让基层之路越走越宽”,“宽”与“窄”标准怎样看?
 

    “让基层之路越走越宽”,我理解是让更多基层的干部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一是干部自身得到发展,同时基层也能因这些干部实现发展。但是,并不是每个干部都适合或应该下基层,还是应该科学使用各类人才,下基层对于愿意直面群众,做具体工作,善于执行的机关干部而言是一个施展空间的平台和机会,但是对于善于理论研究的干部而言可能反而会束缚其发展。但是,不管是哪一类干部,都应该了解基层。
 

    “宽”与“窄”的标准至少应包括两个:一是在事业上,应该创造一个环境,使在基层工作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二是在个人成长上,对在基层工作并且有实绩、有口碑的干部,同等条件下在工作评优、职务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 >>>详细
 

    网友观点:正确看待80后干部“下基层” 

   
80后精力旺盛、思想活跃、视野开阔、敢想敢干,但较为缺乏在基层锻炼的实践经验,将这些年轻干部“下放”,决不是埋没干部,而是要通过实践的磨练和洗礼促进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为基层一线党政干部“大换血”、更新领导干部结构、打造更高水平的领导团队提供充实的力量,此乃其一。其二,将干部“下放”可有效化解“三门”干部的问题。年轻干部下到基层,通过与广大群众的零距离的接触,察民情,化民怨,密切干群之间关系;通过与各种矛盾纠纷的“亲密碰撞”,消实践除能力的“短板”,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和执政能力。(网友 kaizheng)>>>详细

全球公众传媒摘编GAN  JADE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